(资料图)
天气一热,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,被贴在车身上的小广告也随之多了起来,不少人都吐槽共享单车已经沦为“移动广告位”。其实,共享单车遭遇“城市牛皮癣”并不是啥新鲜事,早已有之。那么,这种对于骑行者的体验感、运营方的维护管理和城市市容市貌都有损害的现象,该由谁来治?又该怎么治呢?
自打共享单车出现后,其转换频率高、流动性大的特点就获得了小广告的“青睐”,原本附着于公交站、路灯杆、小区楼道的“城市牛皮癣”逐渐转向共享单车。这些年,从“人家贴了咱们撕,咱们撕了人家再贴”的现状来看,至少目前的治理手段多少有些治标不治本。从这些小广告的内容来看,一些明显涉嫌违法,一些虽然并不违法但有违公德。对于那些涉嫌违法的小广告,是可以揪出源头然后交给职能部门予以严肃处理的,但对于那些有违社会公共秩序的小广告治理起来就很不容易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法律依据。
摆放凌乱、车身脏污、头盔缺失……关关难过关关要过,共享单车治理方面的问题总是在不断出现,也在不断得到解决。因此,治理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并不是没有办法。作为管理方,除了制定准入门槛和日常监管外,针对这类虽然看似微小但是影响和危害并不小的细节问题,也应该及时予以约束和治理。比如,召集相关共享单车企业开展约谈,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,加强车身违法小广告清理工作,要求共享单车企业给出专项清理工作方案,完善长效管理制度,加强日常管理,增加巡查人员力量、巡查频次,落实即查即清理,做好巡查清理台账,积极举报违规张贴线索,督促共享单车企业加强运维力量,落实清运时段集中清理,尽最大努力减缓张贴现象等。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,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治理那些有碍观瞻的广告贴纸。有网友就建议:在日常维护清理的基础上,能不能给车身贴上类似于“隐形车衣”的一次性覆膜,通过定期回收来清除小广告,或者使用防粘贴涂层,这样清理起来也比较方便等等。
现实生活中,“清理后很快又被贴上”的现象的确是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。笔者曾参与过相关志愿服务活动,清理起来确实挺费劲,光铲还不行,要先喷上除胶剂,等浸泡透了之后才能完全铲掉,很费人力和时间。难怪不少城市会曝出“运维员一天撕下一两千张,这边清理那边贴”的新闻。显然,还是需要呼吁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,毕竟共享单车治理并非靠一家之力就能实现,而是需要共享思维,运营方、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城管、街道等多方共同参与,从源头上依法打击,在行动上多方合力。因此,运营企业要加强同职能部门的深度合作,让利于民,以更大的服务市民的诚意换取行政主管部门更有力的支持。比如有运营商就推出了相关奖励机制,市民可根据撕下的小广告数量,去相应点位兑换骑行卡。的确,让共享单车和市民出行的切实利益深度融合,才能够让更多支持者参与到共享单车的保护中来,而不是将重点放在通过不断涨价来“收割”用户上。
小铁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南非时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